2021-03-10
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重要要求,把碳市場作為碳達峰的重要助力,把碳交易作為碳中和的關鍵抓手,統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和二氧化碳達峰行動,取得積極成效。探索開展地方生態環境管理隊伍碳排放核查,推動大型活動實施碳中和,大型活動碳中和抵消量全國第一。“十三五”前四年,全省碳強度累計下降20.48%、提前完成下降19.5%的目標任務。
堅持統籌融合,推進碳市場建設
江西協同推進碳市場建設和排污權交易試點,做到管理機制相互借鑒,企業數據相互驗證。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內容,實現監督考核相互融合。
在生態環境部氣候司的指導下,抽調省內環境監測站、環科院等工作隊伍,對部分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開展碳排放核查,在相關制度設計、指南工具、質量控制、能力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為國家制定《企業溫室氣體核查指南(試行)》等制度文件、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統籌融合探索優良實踐。
堅持效果導向,發揮碳市場作用
結合江西實際,扎實穩妥推進碳交易工作。制定《江西省應對氣候變化部門統計報表制度》,健全應對氣候變化統計核算體系。完善重點排放單位數據第三方核查、第四方復核制度,高質量完成八大行業重點排放單位數據核查工作。出臺《江西省碳排放權交易配額預分配方案》,規范實施重點排放單位數據核查、配額預分配工作,穩妥有序接入全國碳市場。完成11個設區市的碳峰值及達峰路線圖研究,建成全省碳峰值及達峰路徑跟蹤機制,在大數據平臺實時更新、動態跟蹤達峰進度。開展碳中和、近零碳排放示范區、低碳旅游示范景區、低碳縣區等試點示范,探索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達峰路徑。
堅持積極作為,創新碳交易模式
制定《江西省林業碳匯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江西省林業碳匯交易規則》《江西省森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規范全省林業碳匯管理體系。率先出臺《關于推動開展大型活動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在第五屆世界綠色發展投資貿易博覽會、第七屆“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等大型活動中,累計開展碳中和10次,使用江西本省林業碳匯抵消碳排放5900噸。在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選取林業資源豐富、貧困人口集中的縣開展林業碳匯項目開發試點,打造“貧困村開發-大型活動消納”的林業碳匯參與碳交易模式,使林業碳匯在生態價值轉換、生態扶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堅持體系支撐,強化碳市場保障
江西成立了橫跨16個省直部門的江西省碳交易工作協調小組,以體系化思維強化各項保障。在技術保障方面,率先在省環科規劃院設立應對氣候變化研究所,成立江西省低碳科技創新戰略聯盟,設立江西省低碳發展研究中心,強化應對氣候變化和碳交易技術力量支撐。在資金保障方面,將碳核查經費納入部門預算,規范政府采購方式,確保核查工作合規高效。在人員保障方面,支持碳交易中心擴充專業人員力量,人員達80余人;在全國為數不多整體轉隸省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干部隊伍,轉隸后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處工作人員從3人增至7人。在信息保障方面,建立企業碳排放信息披露機制,累計披露企業碳排放77次,披露碳排放量3億余噸,實現了對全省碳排放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情況的動態掌控。
下一步,江西省一定認真貫徹孫金龍書記和黃潤秋部長講話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把應對氣候變化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定不移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積極對接全國碳市場建設,完善省內配套機制,做好企業注冊對接、碳核查、配額分配、清繳以及各項監管工作。推動地方生態環境管理隊伍開展碳排放核查探索實踐,擴大林業碳匯開發試點范圍。發揮碳交易在生態價值轉換、綠色金融等方面作用,推動江西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