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1
據UNFCCC報道,2021年10月3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開幕式當天,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2021全球氣候狀況—極端事件和主要影響》臨時報告。該報告顯示,過去 7 年全球溫度創下有史以來最熱,海平面上升再創新高。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創紀錄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和相關的累積熱量已將地球推向未知領域,對當代和后代產生深遠影響。以下是部分信息摘選。

2021 年1月-9月的近地表氣溫與 1981-2010 年平均值的差異
資料來源:C3S/ECMWF、UNFCCC官網
一、全球極端氣候事件
(一)2020年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2020年溫室氣體濃度攀升,二氧化碳 (CO2 ) 的含量為百萬分之413.2 (ppm)、甲烷 (CH4)為十億分之 1889 (ppb) 和一氧化二氮 (N2O)為333.2ppb,分別為工業化前 (1750) 水平的149% 和 262%和123%。2021 年這一增長仍在繼續。
(二)全球平均溫度升高。基于2021年1月至9月數據,2021年全球平均溫度比 1850-1900 年的平均值高約1.09°C。目前,WMO 在分析中使用的六個數據集將2021年列為全球有史以來第六或第七最熱的年份。
(三)海洋變暖趨勢強勁。通過測量海洋熱含量發現,全球大約90%的累積熱量儲存在海洋中。基于七個全球數據集的初步分析表明,相較2019年2000米海洋深度創紀錄的升溫記錄,2020 年升溫更高。所有數據集結果都同意海洋變暖率在過去 20 年中呈現出特別強勁的增長,預計未來繼續變暖。
(三)海平面上升呈倍數增加。全球平均海平面變化主要是由于海水熱膨脹和陸地冰融化導致的海洋變暖。1993-2002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年均上升2.1毫米,2013-2021 年,年均上升4.4毫米,增加了 2倍。
(四)海冰面積減少。今年3月份,北極海冰面積達到最大值,但低于1981-2010 年平均水平。受六七月份拉普捷夫海和東格陵蘭海地區的海冰面積迅速減少影響,北極海冰面積于7 月上半月創下歷史新低。南極海冰面積大致接近1981-2010年平均水平。
(五)冰川和冰蓋消融加速。過去二十年,北美冰川融化加速,2015-2019年與2000-2004年相比幾乎翻了一番。2021年北美西部異常溫暖干燥的夏季對當地冰川造成嚴重影響。 今年整個初夏,格陵蘭冰蓋融化程度接近長期平均值,但8月中旬受大量溫濕空氣侵入影響,冰蓋的融水徑流遠高于正常水平。
(六)極端天氣頻發。今年六七月份,異常熱浪席卷北美西部,造成數百人死于高溫。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迪克西大火持續2個多月,燒毀面積約39萬公頃,創下加利福尼亞州有史以來單次最大火災。
(七)極端降水引發嚴重洪災。7月17日至21日,中國河南省遭遇極端降雨。7月20日,鄭州市1小時降雨量為201.9毫米(中國國家記錄),6小時降雨量為382毫米,全場降雨量為720毫米,超過全年平均水平。7月中旬,西歐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洪水。今年上半年,南美洲亞馬遜盆地北部,降雨量持續高于平均水平,導致該地區發生嚴重洪災。
二、極端氣候事件歸因于全球氣候變化
對美國西北部熱浪和西歐洪水的初步“快速歸因”研究發現,熱浪“在今天的氣候中仍然很少見或非常罕見,但如果沒有氣候變化,這幾乎不可能”;西歐強降雨“更有可能是由氣候變化造成的”。
IPCC報告稱,東亞強降水有所增加,但人類影響的可信度較低。人類對北歐強降水的影響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但在西歐和中歐的可信度較低。
三.極端氣候事件對社會經濟和環境影響仍在加劇
過去十年,沖突、極端天氣事件和經濟沖擊的頻率和強度均有所增加,并因新冠肺炎大流行而進一步加劇,導致饑餓人數增加,對數十年來改善糧食安全方面的進展造成損害。
極端天氣事件和條件通常因氣候變化而加劇,對人口流離失所和已經流離失所者的脆弱性產生重大而多樣的影響。從阿富汗到中美洲,干旱、洪水和其他極端天氣事件正在襲擊最缺乏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的人。
整個生態系統,包括陸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它們提供的服務都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此外,生態系統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退化,預計未來幾十年還會加速。生態系統的退化限制了它們支持人類福祉的能力,并損害了它們建立復原力的適應能力。
原文鏈接:https://unfccc.int/news/state-of-climate-in-2021-extreme-events-and-major-imp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