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
環宣教〔2024〕28號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24年5月21日印發
關于深入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 系列活動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實《“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目標任務,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不斷激發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深入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系列活動,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廣泛動員園區、企業、社區、學校、家庭和個人積極行動起來,形成人人、事事、時時、處處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氛圍。
主要目標是:到 2025 年,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并廣泛踐行,生態文化體系不斷健全,多元參與行動體系基本建立,公民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建設美麗中國的行動自覺進一步增強。
二、主要內容
(一)園區減污降碳宣傳教育活動
支持和引導園區管理機構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工作計劃,通過組織政策法規宣講、知識培訓、技術交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無廢園區”案例征集等活動,積極開展生態工業、節能減排、循環經濟、低碳環保等方面宣傳教育,搭建園區內企業之間的互動平臺,提升企業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內生動力。加強園區展館展廳、電子屏幕、宣傳欄、廣播、網站、新媒體等多種宣傳平臺建設,組織各類宣傳實踐活動,引導更多行業協會商會、周邊居民、中小學生等走進園區,制作并發放宣傳海報、手冊、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宣傳產品,廣泛傳播綠色、清潔、低碳理念。2025年底前,推薦一批生態文明宣教特色園區典型案例。(生態環境部牽頭,民政部、共青團中央等參與)
(二)企業生態環境保護開放活動
積極引導企業主動履行環境社會責任,不斷探索創新綠色發展生產經營模式,主動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如實向社會公開綠色低碳發展、主要污染物排放、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部門每年組織開展企業環境社會責任相關培訓工作,提高企業管理人員依法履行環保職責能力。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橋梁紐帶作用,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強宣傳平臺建設,培育生態環境講解員,積極參與生態價值理念和生態文化傳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通過深化環保設施開放,推動更多公眾走進環保設施,鼓勵各地探索拓展更多行業領域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機制和方法,同時推動設立企業開放日、建設環境教育體驗場所、開設環保科普課堂、邀請公眾做環境監督員、開展公益活動等,向公眾提供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服務。2025 年底前,推薦一批企業生態環境保護開放活動典型案例。(生態環境部牽頭,民政部、共青團中央等參與)
(三)社區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活動
鼓勵以黨員干部為核心、社區居民為主體,組建志愿服務隊伍,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社工站、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等基層陣地平臺作用和群團組織廣泛動員作用,用好“社工+志愿者”工作模式,推動社工與生態環境志愿者形成良好互動,引導生態環境志愿者在基層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指導社區建有至少1支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各相關部門圍繞社區居民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設計項目和活動,支持和引導社區開展節水節電、垃圾分類、減塑降噪、環境美化等志愿服務,建立項目孵化培育機制,推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化發展。完善培訓和交流機制,2025 年底前,各省級和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組織至少1次面向志愿服務組織負責人的培訓,各縣級生態環境部門組織至少1次面向志愿者的培訓。每年組織社區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展示交流活動,宣傳展示優秀個人、優秀組織、優秀項目等典型。(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參與)
(四)學校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活動
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納入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安排,持續指導推動各地學校開展生動活潑的美麗中國建設研學實踐活動。出臺《“美麗中國·青春行動”規劃(2024—2028)》,將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納入共青團、少先隊團課隊課體系,實施青少年建功綠色科技創新行動、青年綠色科技人才行動、綠色發展崗位建功計劃、青少年綠色減碳行動,深化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打造系列青少年生態文明實踐載體,常態化開展生態環保實踐活動。分年齡段出版青少年生態環保科普圖書。每年開展中小學生《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十條》假期實踐活動。支持高校和職業院校學生社團開展生態文明社會調查、綠色科技創新、生態環保科考等社會實踐和研究,每年對100個校園生態環境保護社團進行小額資助。充分利用博物館、展覽館、科教館等,發揮研學實踐基地、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基地、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等作用,為學生課外活動提供場所、創造條件。(教育部、生態環境部、共青團中央牽頭,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中央網信辦等參與)
(五)家庭綠色生活方式倡導活動
持續深入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推選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參與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等綠色家庭典型。持續推進“美麗庭院”建設提檔升級,帶動農村家庭從房前屋后做起凈化美化庭院,積極參與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垃圾分類等,美化綠化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助力建設美麗鄉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婦聯依托各級婦女兒童之家、兒童活動中心等陣地,每年組織開展 綠色家庭選樹、“美麗庭院”建設、垃圾分類、愛糧節糧等主題活動 3 次以上,引導廣大家庭行動起來,自覺做生態文明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營造崇尚生態文明的良好氛圍。(全國婦聯、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共青團中央等參與)
(六)個人低碳行為習慣養成活動
廣泛傳播生態價值理念,引導社會公眾積極踐行《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十條》,倡導綠色消費、低碳出行、節約能源、垃圾分類等低碳行為,發展綠色旅游,減少塑料制品、一次性用品使用,減少噪聲產生,持續推進“光盤行動”。每年舉辦生態文化論壇。鼓勵文藝工作者創作承載生態價值理念的生態文化作品,持續開展“大 地文心”生態文學活動,推動“生態書香”全民閱讀活動,開展“青山書角”建設。每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部門至少組織 1 次主題社會宣傳活動,制作發布宣傳產品不少于 5 件。統籌社會資源構建低碳行為激勵回饋機制,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機制,借助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強化個人行為習慣養成,引導公眾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每年開展“尋找美麗中國低碳達人”活動,集中展示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典型實踐。(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中央網 信辦、文化和旅游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參與)
三、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24年6月):舉辦啟動儀式,全面啟動各項活動。
各地制定具體活動方案,建立機制,搭建平臺,組織相關培訓,制作并發布各類宣傳產品,為活動開展營造濃厚氛圍。
第二階段(2024年7月至2025年10月):全面推進各項活動開展,圍繞活動開展的經驗做法、成果成效進行交流,著力選樹優秀典型,加強對先進經驗和模式的宣傳推廣。
第三階段(2025年11月至12月):加強活動成果和數據收集,選編優秀成果案例,對各項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和全面評估,召開活動總結大會,謀劃下個時期工作安排。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積極推動市縣級黨委政府落實具體責任,全面系統部署相關工作。各級生態環境、社會工作、文明辦、網信辦、教育、民政、文旅等相關部門和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應當明確工作責任,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強化部門協調聯動。
(二)加大支持力度。中央和地方財政按照事權劃分,分別承擔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支出責任,為系列活動開展提供必要經費支持和政策保障。積極鼓勵和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支持,形成多渠道、社會化的籌資機制。推進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隊伍建設,加強人才培養,充實專業力量。
(三)強化宣傳推廣。用好六五環境日、全國生態日、全國低碳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國際保護臭氧層日、國際無廢日等重要節點,發揮好中央和地方新聞媒體、重點網站、廣大新媒體、行業協會商會、網絡正能量名人的作用,通過舉辦線上線下活動,加強主題宣傳和典型宣傳,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故事征集活動,不斷提升品牌社會影響力。
(四)做好總結評估。完善系列活動成效評估機制,對系列活動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定期組織開展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調查。總結活動典型經驗,推廣成熟模式,為社會各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榜樣示范和價值引領。按照有關規定表彰和表揚成績顯著、貢獻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