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4
財資環〔2024〕31號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為全力支持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構建穩定持續、保障到位、渠道多元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撐體系,經國務院同意,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了《關于財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設的意見》。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附件:關于財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設的意見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24年5月14日
發布日期:2024年06月03日
附件
關于財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設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支持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現就財政支持政策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以防沙治沙為主攻方向,以全力打好三大標志性戰役為重點,強化財政政策保障,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構建穩定持續、保障到位、渠道多元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撐體系,支持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
二、強化支撐保障,構建全方位的財政支持政策體系
(一)設立“三北”工程補助資金。中央財政加強資源統籌,優化支出結構,設立“三北”工程補助資金,支持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用于退化林修復、退化草原修復、中幼林撫育、濕地保護修復等;支持鞏固防沙治沙成果,用于新治理沙化土地(人工造林)管護、澆水、補植等;支持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補償,對暫不具備治理條件和因保護生態需要不宜開發利用的連片沙化土地依法實施封禁保護;支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示范,對推動示范、引導社會資本采取科學有效方式開展防沙治沙成效顯著的地方給予獎補。資金聚焦重點、突出難點,強化對重大任務、關鍵環節的保障力度,提高政策精準性。
(二)強化現有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加強包括預算內投資在內的財政資金保障力度,推動政策聯動。完善天然林和公益林保護修復政策,推進“三北”地區天然林和公益林高水平保護,支持草種繁育;落實資金補助政策,鞏固退耕還 林還草成果;堅持數量和質量并重、質量優先,支持森林質量提升;落實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支持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守牢林草資源安全底線;支持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綜合治理,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支持力度。中央預算內投資優化專項設置,統籌推進“三北”工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等建設。
(三)健全市場化多元化投入機制。創新財政資金管理機制,調動各方積極性,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允許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建設。鼓勵金融機構按市 場化方式加大對“三北”地區生態保護修復項目融資支持力度。落實森林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利用多雙邊開發機構資金,支持“三北”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和沙化土地治理相關領域項目建設。鼓勵在依法界定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主體權利和義務的基礎上,依托特許經營權等積極有序引入社會資本,構建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態產品體系,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四)落實稅收優惠和政府采購政策。落實環境保護稅、資源稅、消費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企業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和節能節水項目,可按規定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社會捐助支持“三北”工程建設,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或個人捐贈,可按規定享受相應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政府綠色采購政策要求的產品,加大政府采購力度。
三、聚焦重點區域,集中資源支持打好三大標志性戰役
(一)支持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以毛烏素沙地、庫布其沙漠、賀蘭山為治理重點,支持加大重點風沙口治理力度。支持森林質量精準提升、中幼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因害設防建設農田防護林,推進草原禁牧輪牧和草畜平衡,實施退化草原治理和種草補播。支持統籌推進河湖濕地保護 修復、礦山生態修復等任務,以及黃河岸線流沙和沿線“沙頭、沙口、沙源”治理,加強十大孔兌粗沙區、黃土高原區風蝕水蝕治理。
(二)支持打好科爾沁、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以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為重點,支持加快建設防風固沙林,強化禁墾(樵、牧、采)、封沙育林草等措施,修復華北北部、東北地區水土保持林和農田防護林。支持草原禁牧休牧輪牧和草畜平衡,高質量推進退化沙化鹽漬化草原修復,推動岱海、察汗淖爾等濕地生態保護修復,促進實現區域可治理沙化土地全覆蓋。
(三)支持打好河西走廊一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以騰格里—巴丹吉林沙漠、河西走廊、柴達木盆地、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等區域為治理重點,支持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加強重點區域天然林草植被封育封禁。支持建立立體防風固沙阻沙網絡,加強農田防護林建設、退化林修復和天然草原保護修復,維護綠洲生態安全。
四、堅持系統觀念,多措并舉支持“三北”工程建設
(一)推動系統保護修復治理。加強政策協同發力,支持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協調和管理,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支持加強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開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鼓勵地方依托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建設,推廣行之有效的沙化土地治理模式。利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獎補資金,加強水源涵養能力建設、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等,促進“三北”地區黃河流域生態系統整體性保護。
(二)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結合中央財力狀況,逐步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規模,增強“三北”地區基 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健全森林、草原、濕地、沙化土地封禁保護等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鼓勵地方結合實際探索實施差異化補償。落實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研究將沙化草原列入禁牧范圍。支持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強“三北”地區黃河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推進生態脆弱河源治理。探索建立碳排放權、碳匯權益交易等市場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三)加強基礎支撐體系建設。支持防沙治沙技術推廣,實施一批防沙治沙科技推廣示范項目;支持“三北”地區加大優良樹種草種選育力度,提升“三北”工程建設林木良種和鄉土草種的供應能力;加大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林業草原防災減災工作保障力度。支持水土適配性、資源承載力等方面科技研究,鼓勵研發防沙治沙新技術、新材料,攻克生態脆弱地區生態修復技術難題。支持開展“三北”工程區生態狀況調查評估和相關項目成效評估。支持加強防沙治沙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研究,加強氣候變化對“三北”地區水資源的影響研究。依托現有監測體系強化“三北”工程區荒漠化、水土流失調查監測,沙塵暴災害監測預警、源解析和應急處置等工作,提升預判預警能力。
(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支持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加強與東北亞、中亞國家雙邊、多邊交流,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荒漠化防治;加強同蒙古國、東北亞、阿拉伯國家聯盟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在生態治理、沙塵暴防治等方面的合作,開展關鍵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防治技術培訓等交流合作,共同應對沙塵災害天氣;支持廣泛宣傳防沙治沙成效,講好中國防沙治沙故事。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各級財政部門積極完善政策措施,履行支出責任。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按照關于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的戰略部署,結合“三北”工程總體規劃和六期規劃任務,聚焦重點,加強投入保障。“三北”地區相關省份財政、發展改革和林草主管部門研究制定 本地區財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設政策措施,明確責任分工,加強對市縣有關部門的督促和指導。市縣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推動各項財政支持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二)堅持協同推進。強化區域聯防聯治,打破行政區域界限,推動部門協同、區域協同、政策協同,統籌防沙治沙任務和各項工程。健全財政部門上下聯動、財政和其他部門橫向互動的工作推進機制,各級財政、發展改革部門會同林草主管部門要強化統籌組織,積極整合資源,細化完善政策,將符合規定的“三北”工程相關工作任務納入支持范圍,加強與科技、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農業農村、氣象、能源等部門協調配合,切實增強各項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三)提升資金效能。推動中央財政“三北”工程建設相關資金項目化管理,完善項目儲備制度,夯實工作基礎中央財政林草有關轉移支付資金支持項目全部納入中央林業草原項目儲備庫實施,確保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將績效理念和方法貫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全過程,健全績效指標體系,科學合理設置績效目標,做好績效運行監控和績效評價,突出獎優罰劣政策導向,加大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力度。
(四)持續跟蹤問效。堅持資金投入與政策規劃、工作任務相銜接,強化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監督評價。財政部當地監管局按照工作職責和有關要求,加強對中央財政相關補助資金的監管,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并監督地方落實整改。堅持建管并重,實施全過程建管模式,加強后期管護措施。充分發揮林長制作用,將“三北”工程建設納入林長制督查考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