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詩畫江南,讓風景更美的,是妝點浙江的一簇簇新綠。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20年來浙江踐行綠色發展之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期間,氣象部門的“眼睛”觀察到浙江植被生態質量逐步向好,見證“浙”抹綠色愈發亮眼。
根據浙江省氣象局生態遙感中心觀測分析,2005—2024年浙江省植被生態質量持續向好發展,83.8%區域的植被生態質量得到改善,近5年植被生態質量指數均值較2000—2004年增長5.7,漲幅達9%。
這樣確切且喜人的改變,來源于浙江氣象部門多年來的持續研究和評估。
“在全球變化背景下,研究植被動態變化對評估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認知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浙江省氣候中心衛星遙感室高級工程師方賀介紹。
為評估浙江在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方面取得的成效,省氣象局生態遙感中心利用2000—2024年多源衛星遙感資料和氣象觀測數據,構建了浙江省高時空分辨率的歸一化植被指數、覆蓋度、凈初級生產力和植被綜合生態質量指數數據集。深入研究分析了20年來全省植被生態參量時空變化狀況。在此基礎上,團隊綜合評估了全省植被生態質量時空演變特征,并基于地理探測器、偏導數分析和多元回歸殘差分析等模型,研究了氣候變化對浙江省植被生態質量的影響機制。
從衛星遙感監測的結果來看,20年來浙江植被覆蓋逐步增加。截至2024年,浙江植被覆蓋度為66.9%,相較2005年增加6.6%。同時,植被的固碳釋氧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也不斷增強,2024年植被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氣量分別較2005年提升241.9克/平方米和177.6克/平方米。
在一系列生態保護和生態治理修復工程的推動下,浙江重要生態功能區的植被生態質量發生顯著改善。
氣象技術應用顯著提升地方生態治理能力。近年來,省氣象局生態遙感中心不僅面向省級決策部門開展植被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和氣象影響評估,也積極向全省各市縣開展生態遙感監測評估氣象服務,同時承擔起長三角生態氣象中心的職責,深入研究長三角地區植被生態狀況時空演化特征及驅動因素,獲得廣泛關注與認可。
如今,浙江向“綠”的腳步愈加堅定,氣象守護綠水青山的重任也愈加明晰。“在氣候變化大背景下,我們將持續加強氣候變化對浙江生態環境影響的監測評估和應對措施研究,完善‘地空天’一體化生態氣象綜合監測站網,強化跨區域、跨部門響應機制和協同應對能力,進一步加強氣象與林草、應急管理等部門的聯合監測預警能力。”方賀表示。
為了推動良好生態釋放出無窮的經濟價值,下一步氣象部門還將強化“氣象+農業”“氣象+文旅康養”“氣象+金融”融合發展等方面體系建設,激活多樣化氣候資源應用潛力,培育氣候經濟新增長點,拓展生態氣候產品金融屬性和社會資本參與路徑。隨著氣象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各項舉措的有效實施,相信浙江的綠水青山將更加美麗,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也將更加順暢。